身披白甲逆向行 只为花开满园春——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薛艳抗疫日记
深秋时节,本该是甘肃最绚丽的季节——五彩斑斓,硕果盈枝,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但是,新冠疫情的再次闯入,使整个陇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沉郁和阴霾。我的城市兰州因确诊病例致使疫情形势骤然变得严峻复杂起来,学生停课,民众居家,街头一下子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、热闹非凡。
疫情就是集结号,抗疫就是军令状。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度重视,迅速行动,在于博院长和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,第一时间组织雁滩分院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。在这个危难时刻,我作为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护理人员,也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,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请战书,请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战斗。
10月31日,医院紧急通知,需抽调60名护理人员在半小时内出发。11:30队伍迅速集结完毕,由李琳、李彩红、和敏莉三位护士长带队,12:00我们抵达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(雁滩分院)。报道的当天下午,我们每个人都经过了严格穿脱防护服等方面的培训,并全部通过了院感考核。
11月1日,我们接到上级领导的安排,要求在一天的时间内准备一个接收患者的新病区。大家及时进入工作状态,在韩世妮护士长和李彩红护士长的领导下,明确分工、各司其职,并同医院各部门紧密配合、团结协作,从早晨7点出发到晚上凌晨1点下班,不知不觉十五六个小时过去了,一个崭新有序的病区准备完成了。下班后,我们在病区的门口还贴上了封条,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患者。贴封条时,我在心里暗暗祈祷:“但愿从此不再有新增病例了,也希望贴好的这个封条永远不会有开启的那一刻”。回到酒店已是凌晨2点,我感觉到两腿肿胀发硬,但能在一线亲自参加防疫,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11月3日,医院传来喜讯,第一批康复的三位患者出院,我们这组人员又被紧急分配到13楼中转病房,专门负责给准备出院患者的衣物进行消毒,护送患者出院,最后做终末消毒。对于出院患者而言,终末消毒尤为重要,带走的每一样东西大到一个行李箱、一件棉衣,小到一件内衣、一只袜子,都必须通过院感严格的采样,达到阴性标准才能带出院。因此,我们的工作也非常严苛,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力。刚开始的几天,我们每天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,脚底磨出了水泡,脸上勒出印痕,汗水浸湿了衣服,在一张张面屏下面看到有被过氧化氢刺激流下的酸涩泪水,也有被患者紧握双手鞠躬致谢而流下的感动泪水,但身披白甲,使命在肩,我们都不曾言累,经常通过一个眼神,一个身势语互相鼓励,互相传递着对彼此的关心,坚定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信念。
我们不分昼夜的同时间赛跑、与病魔较量,在病魔和患者之间用细心和耐心垒起最后一条“隔离带”,用热心和热情筑牢最后一张“防护网”,同事们给我们病区亲切地取名为“幸福中转站”。的确,这个名字名副其实,中转幸福是我们的终极目标。每当有患者康复出院,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,我们都为自己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而感到自豪。
不过,作为母亲、妻子和女儿,我也有自己无法克服的软肋。当五岁的儿子说想妈妈了每天都抱着妈妈的照片入睡、并发来帮妈妈消灭病毒的画画时,当女儿噙着泪水提醒妈妈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时,当摔伤膝盖的爱人每天既当爹又当妈辛勤劳作时,当年迈的父亲突发心梗躺在病床上时……我也想拥吻我年幼的孩子入睡,也想为上初中的女儿做一顿营养的早餐,也想为身体不适的爱人分担一份操持家务的辛苦,也想为躺在病床上头发斑白的父亲尽一份孝心。对此我有过愧疚、难过和思念,我也想孩子、想爱人、想父母。但平凡如我,没有伟大的胸怀,却有朴素的情谊,明白聚小爱才能成大爱、国泰才能家安的道理。我知道疫情当下有许许多多的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,他们的身后同样有渴望团聚的家人,所以我一直把亲人的鼓励与支持化作在工作中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,正是这份亲情、这份守候让我在抗疫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从容。
其实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参与抗疫的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奋斗着、付出着、坚守着。从各级领导到医护人员,从公安交警到新闻记者,从社区志愿者到每一个普通工作者们,面对艰巨的任务、紧迫的形势、危险的局面,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、加油打气,手挽手、肩并肩,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。
艰难困苦,当病魔席卷而来,我们选择逆向而行。
玉汝于成,当泪水流过脸颊,我们意志更加坚定!
当前,疫情还未结束,战斗还未收官。但我们相信凛冬终究会过去,春天必向我们走来,我的城市也会很快按上“播放键”,水澈河清,民安业乐,草木初晴,繁华依旧。我们脱掉防护服,摘下护目镜,幸福归家,展笑颜明媚,看冬雪消融,赏草木发芽,览车水马龙,观满目琳琅,显意气风发,比肩同游,携手漫步,收获满满的爱与温暖。